close
民主黨全國總部當時所在地水門大廈 (The Watergate Hotel)(Source: Wikipedia.com)

那天從Dupont Circle走到The Kennedy Center, 經過曾經風光一時的The Watergate Hotel. 此飯店出名除了在當時可是非常高檔的商辦混合飯店,另一主因則是[水門案]的案發地點。

我想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水門案]一詞,不一定知道那是怎樣一回事,但應該都有聽過吧!一開始它只是一件不起眼的竊案,沒人料到兩年之後卻導致尼克森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辭職下台的總統。不過對許多美國人而言,水門案已是一段逐漸逝去的回憶,現今多數美國人在當時不是尚未出生,就是還在孩提時期。

原本因結束越戰有功而連任的尼克森 (Richard Nixon )因此事垮台。(Source: Wikipedia.com)

現在的The Watergate Hotel光彩已經不復以往,官方網站自2009便已不再更新; 但是還是一個很特別的建築,再加上它具備的歷史意義,有空來DC還是可以走一趟瞧瞧。

我也在這留個影


(Souce: Wikipedia)

水門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譯水門醜聞)是美國歷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之一。其對美國本國歷史以及整個國際新聞界都有著長遠的影響。水門事件之後,每當國家領導人遭遇執政危機執政醜聞,便通常會被國際新聞界冠之以「門」(gate)的名稱,如「伊朗門」、「拉鏈門」、「虐囚門」等。

水門案」是尼克森總統競選連任時,違法秘密監聽,經由「喉嚨」向華盛頓郵報揭露,掀起歷來政壇最大醜聞,導致尼克森遭到國會彈劾而自行下臺。

1972年總統大選中,為了取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森競選團隊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James W. McCord, Jr.)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

事件發生後尼克森曾一度竭力掩蓋開脫,但在隨後對這一案件的繼續調查中,尼克森政府裡的許多人被陸續揭發出來,並直接涉及到尼克森本人,從而引發了嚴重的憲法危機1973年10月20日尼克森為了要罷免要求他交出證據的特別檢察官,迫使拒絕解任特別檢察官的司法部長辭職,司法次長繼任司法部長後,又因為拒絕罷免這位特別檢察官而辭職,最後第三任司法部長才答應罷免特別檢察官,尼克森更動員FBI封鎖特別檢察官及司法長官、次長的辦公室,宣佈廢除特別聯邦檢察局,把此案的調查權移回司法部。尼克森濫用行政權力來維護自己,招來國民嚴重指責。

10月31日美國眾議院決定由該院司法委員會負責調查、搜集尼克森的罪證,為彈劾尼克森作準備。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員會決定公布與彈劾尼克森有關的全部證據。7月底,司法委員會陸續通過了三項彈劾尼克森的條款。尼克森於8月8日宣布將於次日辭職,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

1972年6月17日詹姆斯·麥科德等5人闖入位於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總部開始,一直到1974年8月9日尼克森總統辭職,《華盛頓郵報》的兩位記者鮑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爾·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對整個事件進行了一系列的跟蹤報導,正是由於他們報導的內幕消息揭露了白宮與水門事件之間的聯繫,從而最終促使了尼克森的辭職。在水門事件的大部分案情被揭露之後,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於1974年1976年先後出版了兩本關於水門事件內幕的書《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又譯《驚天大陰謀》)和《最後的日子》(The Final Days),兩位記者在書中詳細記錄了採訪、報導以及挖掘整個事件的全部過程。


「水門案」起於1972年6月18日,民主黨位於華府水門大廈的總部遭五人闖入被捕,起初以為是一般的行竊,不過當時華盛頓郵報實習記者伍沃德和伯恩斯坦奉派報導這則新聞,經由「深喉嚨」的密告,揭發背後隱藏的政治陰謀。


當年正在打連任選戰的尼克森,以25萬美元的經費要求前FBI幹員,同時也是他連任選舉金融顧問的利迪秘密在民主黨總部安裝竊聽器,並竊取檔案文件。五名闖入民主黨總部的人士包括兩名前CIA資深幹員杭特和另一名資深技術人員。


伍沃德和伯恩斯坦在這五人出庭時,聽到被告說出’CIA’幾個字,直覺此案不單純,進而深入追查﹔而尼克森對原本被視為單純行竊案,表示會干擾中情局一項秘密行動,藉此轉移聯邦調查局的偵辦焦點,也引人疑竇。


杭特與利迪在FBI調查水門事件時,拒絕回答提問,在檢察官施壓與國會關切下,尼克森解僱了他們,以及白宮顧問暨選戰操盤手迪恩,希望棄車保帥,並在電視公開談話撇清關係,宣稱並未指使下屬進行任何不當的選戰技倆。他也在當年11月獲得壓倒性勝利,連任總統。


不過新聞界在大選後,對水門案背後可能隱藏的政治醜聞興趣不減。在競選幕僚向檢察官爆料,尼克森的親信與民主黨總部竊案有關,並作不實口供後,參議院在1973年初成立調查委員會。


遭解僱的迪恩,以及負責安排總統行程的巴特斐,先後做證指出,事實真相被掩蓋,而尼克森本人對此案真相瞭若指掌,同時尼克森在白宮也裝置錄音器,錄在所有對話。水門案至此已經紙包不住火。


1974 年4月30日,尼克森面臨國會彈劾調查,被迫交出相關文件資料,不過他事先進行修改,聯邦法官要求調閱白宮監聽錄音帶,尼克森以行政權悍拒。直到最高法院 介入,同時參議院司法委員會通過三項彈劾罪名:妨礙司法公正、濫用總統職權,以及試圖違抗參院委員會傳喚妨礙彈劾程序後,尼克森在1974年8月5日交出 了三捲錄音帶,其中清晰錄到尼克森參與隱瞞行竊案真相的計劃。


自知彈劾已無可避免,尼克森在同月9日宣佈辭職,成為美國第一個自行辭職的總統。水門案也讓40名官員和尼克森競選幕僚被以妨礙司法罪名等重罪定罪。


華盛頓郵報則因揭發此案,奠定了在美國新聞界的地位,當年的實習記者伍沃德和伯恩斯坦,後來因此得了普立茲獎,在新聞界佔有一席之地。伍沃德一路升任到華郵副總編輯,伯恩斯坦則轉行當作家。


美國政壇隱藏30年的秘密,水門案「深喉嚨」終於現身。其實「深喉嚨」的名稱,原本是一部色情電影的片名,由於上映當時,剛好發生水門案,因此華盛頓郵報的總編輯就用「深喉嚨」來表示不可告人的消息來源。


西元1972年上映的電影【深喉嚨】,是美國第一部把色情描寫帶入主流市場的電影。這部低成本電影,全長只有61分鐘。女主角琳達‧拉雷斯因為生理結構錯亂,陰蒂長在喉嚨的部位,因此必須藉由特殊的性行為,才能達到高潮。


由 於美國在70年代初期正歷經反戰、性解放等社會運動,「深喉嚨」電影一推出即造成風潮。剛好水門案又在這個時候爆發,當時華盛頓郵報的總編輯,基於新聞道 德,就把消息來源用當時最流行的名詞「深喉嚨」來取代。從此「深喉嚨」就代表洩漏尼克森總統涉入水門案的「消息來源」,引申為「不可告人的秘密」。


「深喉嚨」是誰這個秘密,是美國政治史上一大懸案,之前甚至傳出老布希,可能就是「深喉嚨」本人。如今前FBI副局長「費爾特」出面坦承,自己就是「深喉嚨」,並且獲得華郵的證實,也讓「深喉嚨」之謎,終於水落石出。

水門事件的大事紀如下:

一九六九年一月二十一日尼克森就任美國第三十七任總統。

一九七二年六月十七日五名男子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飯店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企圖裝置竊聽設備被捕,其中一人自稱曾任職中央情報局。

一九七二年六月十九日調查發現五位被捕男子中,一位是共和黨安全助理;擔任尼克森競選總幹事的前司法部長米切爾,否認與水門案有任何關係。

一九七二年六月二十日尼克森總統開始與助理哈德曼討論水門案件。

一九七二年九月十五日包括兩位前白宮助理在內的七名男子,因夜闖案遭起訴。

一九七三年一月三十日前尼克森助理利迪和柯德,因陰謀、偷竊及竊聽被判決有罪。其他五人也自承有錯。

一九七三年四月三十日白宮高層官員哈德曼與艾利契曼及司法部長克林登斯特為醜聞案辭職;白宮顧問迪恩被解職。

一九七三年五月十八日參院水門事件委員會開始進行全國電視轉播的聽證會。

一九七三年七月十六日作證官員在參院聽證會證實所有尼克森的白宮談話都有錄音。

一九七三年六月三日哈德曼承認與尼克森討論水門事件至少三十五次,檢察官發現這些談話的錄音帶有十八分鐘又三十秒被洗掉。

一九七三年七月十三日前白宮總統約會登記秘書巴特裴德承認,是尼克森指示將白宮錄音系統拔掉。

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三日尼克森拒絕將白宮錄音帶交給參院水門委員會或特別檢察官。

一九七三年七月二十四日最高法院判決尼克森必須交出水門案特別檢察官柯克斯要求的錄音帶及文件。

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日「週末大殺戮」:柯克斯堅持白宮必須交出錄音帶及文件,尼克森下令司法部長李查森開除柯克斯,李查森不從,並辭職抗議,副司法部長魯克孝斯也辭職,代理司法部長波爾克上任後即開除柯克斯。

一九七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尼克森聲明:「我不是騙子」,堅持他是無辜的。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七日白宮無法解釋為何錄音帶有十八分鐘又三十秒空白。白宮幕僚長海格說,其中一個可能是「一些邪惡力量」將它消磁。

一九七四年四月三十日白宮交出一千二百頁錄音帶謄稿,但眾院司法委員會要求聽原音。

一九七四年七月二十四日最高法院一致判決尼克森必須交出錄音帶。

一九七四年七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眾院司法委員會通過三項彈劾:妨礙司法、濫用權力和違反宣誓及不遵從眾院的傳喚。

一九七四年八月九日尼克森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副總統福特接任。

一九七四年九月八日福特總統赦免尼克森。

二○○五年五月三十一日華盛頓郵報在浮華世界雜誌報導費爾特就是水門事件的「深喉嚨」後,證實費爾特的確就是當年提供相關資訊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